这是余周舟第二次见到吕教授,上一次见面还是一年多前吕教授受邀去余周舟的学校中大做学术报告。

那时余周舟做为实验室的青年科学家代表之一向吕教授汇报了自己的学术成果。

然而余周舟的表现并没有那么突出,不然吕教授也不会不记得她了。

“刀吕,余周舟来了。”于飞敲敲门对里面说。

“哦!余周舟,你好你好!欢迎啊!”吕教授热情地走出来邀请余周舟进去。

“吕老师您好!我们又见面了!”

吕教授愣了一下,然后想起自己曾经去过余周舟的学校。“对哦!咱们见过!”

从今天开始,吕教授就是余周舟的博士后导师。

省却了许多人申请博士后职位必须经历的套瓷、面试等程序,余周舟在原来博导的安排下就这么来了。

促成这一切的其实是源于一个中港合作项目,由于项目需要,内地需要派一个人来香港。

第一个来香港的是余周舟的师兄老陈,然而老陈太牛了,余周舟的中大导师攥着一个副教授的职位等老陈赶紧回去占坑,老陈自己也惦记着老婆、惦记着事业不想在香港长待。

刚刚毕业无牵无挂无理想的余周舟就成了把这位大牛师兄替换回去的最佳人选。

“我明天开始放假一个月,回头就让于飞带你熟悉实验室吧!中午咱们实验室的一起吃个饭。”

“好,谢谢吕老师!”

于飞是吕教授的在读博士生。中午吃饭的时候余周舟又见到了实验室的其他伙伴,即将毕业的大师兄西安人乔峰,和于飞同期又老乡的太原人金林,比于飞低一届的的帝都人西西,还有唯一的一位香港本土硕士生CC。

除了西西和CC,其他人年纪都大过余周舟。

一顿饭吃完,还没毕业的大龄博士们抑郁又多了一分。

吕教授放假走了,学生们趁机也进入暑假模式。余周舟没有收到什么特别的任务,第一个月也就过得比较轻松。

2008年8月8日,帝都奥运会开幕。大家开始追比赛。

余周舟住处的客厅里有个鞋盒大小的电视,几位室友就挤在客厅看转播。

奥运转播是香港本地台解说的,高维一边看一边给余周舟翻译,几场比赛下来,余周舟学会了不少粤语体育术语。

正好有空,余周舟又开始追大热的TNB大戏《珠光宝气》,硬把耳朵磨出来了一点,好歹不会出门一听人家讲粤语就当聋子了。

和所有学生一样,余周舟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办公室里,直到晚上十点以后才回去。倒不是她工作多么认真,而是在办公室里吹着空调煲剧比回去憋在黑屋子里舒服多了。

慢慢地,访问学者办公室里的人差不多都认识了。

办公室里除了一个韩国人和两个香港人,其他全是内地人。

毕竟就读博士搞科研这件事来说,内地人的热情是远远超过世界上很多国家的。

韩国人和其中一个香港本地人特别喜欢过来找余周舟聊天,两位都是三四十岁的老大哥。

聊久了以后发现,香港大哥是为了找她练普通话,韩国大哥是为了传播上帝的福音。

聊来聊去,余周舟发现自己还是和内地来的老博士们比较能说到一起。文化差异这件事儿,确实不是一天两天能弥合的。

有一天外面刮着很大的风,余周舟到办公室一看,一个人都没有。

一直到中午,内地来的博士生老冯在余周舟门口探出一个头:“嘿,你居然来了。”

“什么情况?今天难道不应该上班吗?”

“今天八号风球啊!”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