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沙污水厂正式进入工艺流程设计阶段。余周舟还在带领凯文进行初期的可行性论证时,世界各地的供应商已经以敏锐的嗅觉寻找到了香港。
大沙可以腾出多少地皮做发展?有人摩拳擦掌,有人视而不见。一间几十万吨级的污水厂需要多少设备?这块肥肉,才是行内人士最垂涎欲滴的。
余周舟的电子邮箱从来没有这么繁忙过,从最基本的格栅、沉淀设备,到包含全套设计和供应的生物技术品牌,世界各地的销售经理都在竭尽所能与UR的余周舟取得联系。
余周舟手里坐拥各大品牌的工艺设计手册,任何问题都有人耐心解答,几个供应商在香港有办事处,办事处人员三天两头就往UR跑,就差给项目组端茶递水了。
余周舟见了一批又一批的品牌商,偷师学到不少新知识。学得越多,问题也越多,余周舟的问题越问越深,几个研发背景稍弱的品牌商逐渐招架不住,有的更换了更高级别的联系人,有的把整个团队的技术专家派来香港专门回答问题。一段时间内,余周舟几乎成天都在接见来自世界各地说着各种口音英文的水务专家,专业技能猛涨的同时,听口音辩国籍的水平也水涨船高。余周舟的商务伙伴名单里,有法国人、德国人、挪威人、冰岛人、奥地利人、美国人、印度人……
凯文给余周舟取了个新名字:国际舟。
这个名字,和国际章读起来有异曲同工之妙。可怜的港男凯文并不知道在内地庞大的网络世界中,国际章可并不是一个好听的词语。
看着余周舟一脸嫌弃,凯文都不知道自己怎么得罪的上司。
“舟舟姐,下午又有移动膜的供应商过来,我可不可以不去啊?”跟着余周舟应酬了一个多月,精疲力尽的凯文试图为自己求解脱。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