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教授从安吉拉的办公室出来以后,很快带着团队的成员走了。
碍于双方都是公事交流,阿迪最终也没有和余周舟多说几句。
等司教授的团队离开,余周舟马上抓住彼得问起前因后果。
“安吉拉说既然要做中试,就不如多试些别的处理方法,除了移动膜,我们也要支持本港科学家研发的技术。”彼得说道。
“本港科学家就只有司教授一个人了吗?港大吕教授发展的自颗粒技术怎么没有人关注?”
“自颗粒技术可能也会做,不过不是和港大合作,而是和已经把产品运营成商业化产品的公司一起做。”
“为什么科大的司教授就可以直接合作,港大的吕教授就不能合作?为什么司教授的技术就直接可以上门谈,而吕教授的技术还要跳过他去找其他公司?”
“因为司教授有产业孵化器,有把成果商品化的公司。”
余周舟明白了,为什么司教授可以在香港的水务市场上如此活跃,不仅仅是因为有安吉拉这个得意的开门弟子,还有他进入商界的雄心和谋略。
相比较而言,港大的吕教授可以把科研和技术做到极致,但从来没有把心思放到商业化推广方面。
这是学术界两种截然不同的做事方式。基础研究要做得深,要耐于寂寞,要与世无争。而应用技术要做得贴切,要勇于推广,要抓住商机。
这次中试项目刹车事件,让余周舟深深地感受到,司教授不仅仅是一位科学家,也是一位嗅觉敏锐的商人。
他不仅嗅觉敏锐,还极为大胆,可以把一个已经开始招标的项目刹停,可以左右UR公司水务部门的高层决定。司教授背后的影响力,不容小觑。
上一次市墟污水厂的微生物测试,司教授团队把到手煮熟的鸭子给丢了,他们绝对不会善罢甘休。这一次大沙污水厂的中试项目,一向很少亲自出来跑动的司教授都出场了,可见此次,对方对拿下项目的决心。
至少这一次,他们利用了所有的天时地利,摆出的是势在必得的架势。
司教授团队的公开出场,扰动了大沙污水厂工艺技术择选的格局。最坐不住的是移动膜技术的供应商。几天之前,竞争还只是在几间移动膜品牌之间展开。几天之后,竞争已经扩大到移动膜技术、海泥技术和自颗粒技术所有的供应商。
海泥技术是科大司教授独家。自颗粒技术在全世界范围内只有一间大规模的商业品牌,而这个来自荷兰的品牌,和司教授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个商业品牌的技术顾问,是司教授的老朋友,自颗粒技术的重要发展者,来自荷兰的迈卡教授。
一瞬间,司教授从一位和大沙项目毫不相关的局外人,突然变成了三足鼎立格局中的一足半。别说移动膜技术的供应商纷纷坐不住了,就连UR团队内部的余周舟、彼得和阿超,都觉得格局变化太离谱,安吉拉的胆子太大。
奇怪的是,如此大的格局转变,罗伯特居然一声不吭。这极度不符合他与安吉拉长年背后互怼的行事风格。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