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构接到了奏章,大喜,急招秦桧入宫商议。秦桧早已想好了阻止岳飞进军的对策。偏殿内,赵构便服坐于七宝交椅上,把奏章递给秦桧。
自从绍兴九年(1139年),岳飞在鄂州听说宋金第一次和议将达成,立即上书表示反对,申言“金人不可信,和好不可恃”,并直接抨击了相国秦桧出谋划策、用心不良的投降行为。此举使岳飞这个名字深深地存在了秦桧的脑海里。如今金国主子下达了指令,秦桧更是打定主意要给岳飞上一道眼药。
他看完了岳飞的报告,把它递还给皇帝,淡淡地问了一句:“官家,您还记得当年出使金营之事么?那时我军状况如何?”
他轻轻的一句话使赵构陷入当年的回忆。那年他才十九岁,怀着视死如归的心情前往金营。宋军多年荒疏兵事,许多将领甚至连马都骑不上去,有的上了马,就只会抱着马脖子听凭马儿奔跑,金人挥鞭滋扰,手一松,整个人就狼狈不堪的掉下来------
秦桧轻叹道:“这才十几年而已呢。”
赵构的思绪迅速被秦桧引入到他想要的套路,建国初年那些军队逢金必溃,他赵构并不是没见过,否则自己也不至于从杭州逃到宁波,又从宁波逃到海上。岳飞能打他是清楚的,可如此孤军深入,打的金兀术仓皇逃窜是杀了他也不信的。
秦桧的本事在于,他没有直言岳飞谎报军情,他只是出于人之常情,“感叹”了一下而已,就勾起了皇帝多疑的小性子。
赵构想了一想,道:“也许他夸大了些,但大胜是肯定的。”
秦桧闻言,开始加大火力:“您还记得当年的苗刘兵变么?”
赵构的脸色黑了,想到自己被迫在城楼上屈尊降贵,和逆贼讨价还价,耳听着苗、刘大声质问“徽钦二帝仍在北方,你何以为帝”,一股寒意陡然从心头升起。
他强自按捺心中的恐惧,犹豫的说道:“岳飞这个人,虽然平时桀骜不驯了些,可他还是忠诚的。”
秦桧眼见皇帝开始动摇,给他下了最后一剂猛药:“太祖皇帝当年也是忠臣啊!”
皇帝拿着奏章的手一抖,奏章掉在了地上。秦桧说得没错,当年在柴世宗手下,赵匡胤难道不是忠臣么,可世宗一朝身死,赵匡胤就黄袍加身。现在岳家军占了全国总兵力的十分之四,他要是心思一变------
“官家,见好就收吧。乘着我们现在和金国势均力敌,议和吧。中兴之机正是议和之机呀!”秦桧又开始蛊惑他那套脑残说法,“我们让南人南归,北人北归,从此以后划大散关为界限,两国就不会交战了!”
皇帝以手扶额,琢磨了一会儿,终于下定决心,问道:“可岳飞抗金意志实不可夺,你又奈他如何呢?”
在这关键时刻,秦桧显示出他的诡计多端:“官家可让张俊、杨沂中的军队先撤,而后说岳飞孤军不可久留,严令迅速退兵。他要是不遵从,就发金牌召他回来!”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