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点秦子川就有头脑多了,最开始看了图纸第一步就想要申请专利。
单位经费不足也知道开口询问林静的意见,虽说蹲的跑道不尽人意,但是商业头脑还是能超过同龄人。
之后公务员下海做老板很快就成为时代的浪潮,这时候的华国已经要进入发展的快车道了,只要能站对风口,暴富的神话说给后来的人听就跟咋骗犯编的假故事没什么两样。
但似乎只有极少的科研人员在埋头做实验的时候吃到了时代的红利,大部分人哪怕是留下了名字,也离不开“清贫”两个字的处境。
按说这一个不正常的现象,但在野蛮生长的时代又很正常。
一是这时候的科研人员大部分有着超强的奉献精神,而是专利这种东西还没有成为重要的共识。
就好像拉杆箱明明就申请了专利,但是推出之后模仿制作的就跟雨后春笋一般,还真不知道找谁去管。
小作坊根本不用考虑长远,什么好卖就一窝蜂的挤进去做同样的东西,只要能赚到钱就是本事。
但若是做品牌就完全不一样了,技术是技术,创新、名气、理念、宣传、流行等等都可能为成为市场的爆发点,模仿最终也不能做成品牌的。
但若是品牌掌握了别人没有的技术,既有市场又有口碑,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面对一座金矿,林静想要躺平的心变得激情澎湃。
这些人的价值若是发挥得好,造就一个首富看机遇,造就几个百万富翁根本就不是梦。
折叠床的事情还没有解决,林静已经在了解他们重点研究方向,暗搓搓的草拟新计划书了。
秦子川则一直在思考林静说的“品牌”究竟是什么,她请的那些几代传世的老师傅有两个还被她送去米国现场展示手工技艺,出国周转繁琐,就为了展现已经快要被机器取代的技艺,完全不知道和“品牌”有什么关系。
百年老店留下来的并不多,很多因为历史原因也就剩下一个名字而已。
但也有不少,只是在商业发展迅速的今天,那些曾经能够养家糊口过得比一般人家体面的手艺,耗时耗力的技艺优势反而变成了劣势,有的连维持生计都难。
帝都的大街上新开的店铺比比皆是,商品的种类也愈发的多,往往都是什么好卖大伙就一窝蜂的去卖什么。
大伙在乎最多的是价钱,若说品牌,也就是进口的和国产的区别。
他觉得林静只是懒,其实懂得很多,很多想法甚至都不在理解范围内。
不理解有什么关系?
反正从与她认识以来,最不缺的就是钱。
对。
去掉看康小军的滤镜,秦子川还发现她看不得身边的人穷,但凡能扶起来的,都会有建议教赚钱。
赚不赚是你的事,但总会提供一些参考。
她也从不在违法犯罪的道路上横跳,秦子川对她的各种建议也很有惊喜,似乎本能的就觉得她的想法一定是有益的,至少是善意的。
时代变了,会怎么样他不知道,但知道已经在改变了,他们也需要改变。
就好像他们研究的车辆一样,也许真的要换一条赛道了。
林静的小算盘已经不知道怎么拨才能配得上这些人的本事,就觉得这些人一个都不该被埋没在这样的小仓库里。
投资,投资,必须要投资!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