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门这边救国军正在和日军展开大战的时候,绥远这边差点就出了情况。

绥远西边的一个村镇莫名的遭到了一支骑兵的洗劫,整个村庄被抢了一遍,随后一把火付之一炬。

等到救国军部队赶到的时候,村长带着全村老小当场跪在了整支队伍的面前。

带队前来的营长快步扶起老人,后面的战士紧接着也将全村老小服了起来。在众人泣不成声的哭诉中,营长总算明白整件事情的真相,一股怒火在胸膛熊熊燃烧了起来。

马家军的源头,最早可追溯至1864年的河州(今甘肃临夏)回民起义。

当时,马步芳的爷爷马海晏,是马占鳌(1830—1886,清末西北民变领导人之一)军队麾下的头目之一。

1872年,他跟随马占鳌降清,并被任命为河州靖南军中的“营马队管带”(营长),统领人马大约不到三百人——这支小队伍,便是“马家军”的最早雏形。

1900年,马海晏率本部人马跟随董福祥入京,在廊坊等地与八国联军展开了激战。回师途中,马海晏病逝,其子马麒继任管带一职。不久,马麒升任旗官(团长),后来又升任循化营参将(旅长) 。

1911年秋,武昌起义爆发,清朝的统治已经岌岌可危。此时,担任甘军马步14营帮统(副指挥)的马麟,奉命出兵镇压了宁夏、陕西等地的革命军起义,杀害了很多响应革命的民众。

值得玩味的是,民国成立后,返回甘肃的马麟摇身一变,成为了西宁镇总兵官(军分区司令员)。

从这以后,马麒积极发展自己的势力。截至1925年,被冯玉祥改编为“暂编第二十六师”的“马家军”,下辖三个旅,合计6000余人,马1500余匹。

1931年,马麒死,次子马步芳成为新的接班人。

马步芳以西宁为据点,内外兼并,在壮大军事政治势力的同时,在经济上也不遗余力地进行掠夺和扩张,以巩固其封建统治。这种处心积虑、用尽手段的结果,逐步形成了在青海地区的割据局面”。

在击败孙殿英(1934)后,马步芳大肆扩军,并派人在何应钦、陈立夫等处打点活动,将“马家军”扩编为“新编第二军”。不久,他先后担任青海省保安处处长,青海省政府代主席和西北五省(陕甘宁青新)总长官等职,集军政大权于一身,堪比“土皇帝”。

在1936年西路军渡黄河前,马步芳又兼任了“西北剿总”第二防区司令。与西路军开战之前,他与长兄马步青的部队,已发展至“9个旅+5个独立团”的建制规模,兵力合计约余人,是一支不容小觑的地方军阀力量。

西路军渡黄河后,与“马家军”骑五师狭路相逢。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