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第三个十天过去,段氏部落的一切终于都梳理明白了,在最后三天,所有的新城筹备工作终于完成,而在准备建设新城前,首要做的便是焚林开荒了。
当清理出小盆地的人口后,要先用所有的人力围着小盆地挖出了一条防火沟,这个其实很早就在筹备了,当清理完人口后的第二天,防火沟和周边的易燃物就被清理好了。
而剩下的就很简单了,趁着北风的风向,把人都安置在远离小盆地的段原上后,从远方看,一个可怕的火圈成型了,浓烟向北飘去,使得北部的天空变得格外灰暗,好似是老天爷对于人类不满的黑脸。
不满也没办法,当人类征服自然后才有资格谈保护自然,发展是需要代价的,而无声的世界只能承受着无声的痛。
大火烧了一天一夜,在夜晚的火光将天空照的宛如白昼。
段不凡当然不能错过这个美景,用录播全程记录了这一壮观的场面。
对这就是美景,是发展的火光,是文明的火种,是普通人族崛起的希望。
当到了第二天的早晨,所有的火光终于熄灭,所有的一切都被焚烧殆尽,只剩下森林中死去的动物,和他们的肉香。
这是没有想到的意外惊喜,有了这些食物,这个老大部落终于又能多坚持十几天。
火将森林中的水汽送上天空,而天空又送还这里一场大雨。
他来晚了,他错过了培育他的森林,他没有保护好他们。
但他还是没有缺席,他将愤怒洒给了这一切的罪魁祸首——人类。
可是更可笑的是,他的愤怒对于人类来说竟然变成了恩赐。
大雨将植物焚剩下的草木灰打入了泥土,使得这个小盆地的土壤充满了肥力,变得更为肥沃的她,正在等待着人类的开垦。
\"建城!\"
\"开荒!\"
·······
早晨···
巫带着400个青壮进入这片沃土的中心,他们铺设道路,建造木屋;他们收拾食物,存储粮食;他们生机勃勃,信心满满。
新城名为兴城,寓意繁荣兴盛。
兴城
老城名为宁城,寓意安宁幸福。
宁城,两图比例尺一样
段氏部落
哦!
已经不叫段氏部落了。
现在应该是炎国了。
就在233批第28个文明日,一个从烈火之上崛起的国家——炎国,诞生了!
而今,炎国进入了双城时代。
········
开荒分为两个中心,一个是原先段氏部落所在的宁城,他们的300个青壮负责小盆地北边的开荒工作。
另一个为兴城,他们负责小盆地南部的开荒工作,
有200个专业的猎人在小盆地的两边的东山和西山的内部和边缘各建立了3个狩猎基地,负责开荒人员的食物供给。
另有200个男子负责建设城市,铺设道路,开挖矿场等工作。
而在开荒之前,很多的准备工作正在筹备中。
开荒的人手培训,开荒的耕具农具,新城的建设,矿石的寻找,与各种开矿工作。
段不凡首先将那10个工程建设人才安排到了现在人手最多的工程队,负责指挥规划一下工程建设工作和简单的培养一批技术建设工。
又把那10名行政人才向诸葛明和段巫各自分了5名,让他们来安置,这也缓解了管理人手不足的问题。
在大家如火如荼的建设家园时,炎国的农业部终于成立了,组成人员主要是段不凡派段武带人前往段原上“请来”的老农民,以及他亲自挑选的前去学习会来的10个农业学习人员。
又安排了30个小孩子,准备提前培养一批具有科学意识的农业人才储备。
很顺利的组成了一个略有经验的农业技术组织成立了。
段不凡将地理上学到的以及在学校里记住的农业知识,简单的讲给这些人,准备用一个月的时间先培养一批有知识的农民用于指导这群人进行耕作。
而农耕的事情安排好,爬科技树的来提升文明等级的事情就可以安排了。
将原有的科研制造部拆分为科研部和生产部之后,这两个文明中最核心的部落也吸收了许多新鲜的血液,人口达到了400人。
人员组成比较杂乱,有小孩子,也有老人,更有许多妇女。在制造和科研这方面,妇女其实并不比男人差,只是缺少引导与机遇罢了。
其中,用320人组成生产部,在两座城市中各安排一半人,这些人负责一些重要的木器的生产,在段不凡的筹备下,两个简单的木器生产厂成立了。
这些人中吸收了10个安排去学习简单的木器制作的人员,又结合段不凡的一些现代工艺经验,组建了两个半流水线的木器生产厂。
虽然还都是手工生产,但是由于各自有100人以上的人手投入,经过简单的培训,还是爆发出来了不错的生产力。
当然,也和这些人起早贪黑的努力有关,不知为何,这群原始人每个都很有精神,干活特别卖力,资本家看了都得流泪。
但是,段不凡肯定不是资本家,他自然不会剥削自己人民的剩余价值,所有的产品都不会进入他的口袋,而是分配给了全体人和存储下来准备售卖。
而剩下的80人多为孩子和一些妇女,他们组成了炎国早期的科研部。在段不凡的引导下进行一些早期的研究。
在前期的科研和技术其实是不分家的,科研实际上就是技术积累的延续,而这些人是段不凡准备为之后的科研创新工作进行人才储备培养的,现在只是先让他们研究制造一些已有的课题,比如各种家具样式,各种石器、弓箭还有铁器的探索。
当然,段不凡也会适当的教授他们一些现代的数学物理知识,从头开始培养这些科研人才。
然而,想要科研,文字也是个问题。
不仅是科研部,段不凡又找了一些孩子和妇女组成了早期的文化部。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