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笼寒水,绕过石桥乌篷,将个苏州城绘得恍若泼墨山水。

青年蹲下身,手指在河中划过一道凌波。抬头间,前方水岸,茶楼喧嚣隐约可辨,教坊曲目清雅,昆山小调,唱得依稀是那段“江南逢李龟年”。

青年神色怔怔,喃喃道:“落花时节又逢君,又逢君......”一时若有所思,忽而自嘲一笑,起身甩掉手中水珠,整了整肩上行囊,上了石阶。

此际隆冬腊月,街上人烟稀少,唯独满街酒肆茶馆,虽是清早,却早已人声鼎沸,伴着烟火飘香,管弦呕哑,热闹非凡。

青年边走边看,感慨着重回故地,将这繁华烟火品入心中,隐约闻得身后马蹄声碎,两旁茶肆早有人举目凝望。回头望去,只见一辆马车由身后缓缓驶来。那马车装饰华贵,玉勒雕鞍,香车华彩,车帘用了江南苏绣上等锦锦缎,精雕细琢,不似寻常人家。

茶肆中几阵骚动,有人细声道:“这般马车,却不知是哪个大户人家的?”另一人瞧热闹道:“观你是外乡面孔,岂不知咱江南刺绣名家仲家。”旁人道:“今日是腊八节,寒山寺烧香还愿的日子,仲掌柜每年都要去烧香还愿,想来,那马车中坐的,定然是仲掌柜无疑。”

此话一出,旁边众人眼前一亮,齐赞道:“也不知是仲掌柜还是那仲府老太君,这老太君我却见过,端的是......”后话喧嚣,顿时湮没在人声鼎沸中。

青年让在路边,目送马车远去,他在寒山寺住了四五载,江南刺绣第一名家仲家耳闻已久,做的是丝织生意,又以刺绣之技名满天下。据传,那仲掌柜执掌江南刺绣一百三十八家行当,又是皇商特许,早年还曾做过礼部员外郎,亦算是江南一带的风云人物,只不过,他这般穷酸书生,自然与这等人物并无交集。

九冬清寒,青年公子穿巷过桥,眼见寒山寺近在眼前,仲家车马早已停在寺庙门口,庙前小沙弥见他回来,喜不自胜,上前一把拉住他道:“师兄,你可算回来了,方丈师父眼看就要圆寂了!”

青年公子伫足一愣。他是方丈晦空禅师收的俗家弟子,便因一次参禅论道,他以《佛说造塔功德经》中“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诉说对诸千世界因果看法,让老和尚大为震惊,认定他深得慧根,百年难遇,从此一改多年修成正果心愿,一门心思要这徒儿出家为僧,承其衣钵,为此循循善诱,从佛家大道讲到个人荣辱,从好言相劝到威逼利诱......各种坑蒙手段无所不用其极,他防备多年,身上早已长了十八个心眼儿。闻言讶然道:“怎么又要圆寂了?老和尚搞什么鬼。出家人不打诳语,觉明你可不许骗我!”觉明一脸笃定,边推着青年公子直奔后院禅房,一边唠叨道:“这次铁定是真的,师兄,骗你我是那个,师叔都探过鼻息了,说是有气进没气出,大概是快登西方极乐,阿弥陀佛的,离佛主不远了。”

青年公子将信将疑,被觉明推着撞开禅房门一看,只见一老僧盘膝坐于僧榻之上,双目紧闭,面若死灰。青年公子伸手探鼻,只觉老僧气若游丝,不似佯装,心头一慌,忍不住跪地轻言细语道:“师父,师父!”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