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太后在权力上,是大权独握,培养了一套忠心于自己的朝臣体系。临朝施政上,她有着自己的核心理念。就是在长远的的目标上,是推动汉化。从短期的理念上,就是改革和发展一系列的民生措施,发展国力和经济。而后,在官僚体制上,推行俸禄制度,严惩腐败。以此,来保证整个官僚体制的正常运作。
可以说,二次掌权后的冯太后,对于权力的掌控和支配可谓是游刃有余。整个北魏朝廷,都臣服在这位女权人的统领之下。不过,冯太后有一点值得肯定的是。她虽然喜欢权力,但是,到了该放手的时候她是舍得放手的。第一次的还政给献文帝,她就是非常的干脆利落。而这一次,随着孝文帝日渐的长大。冯太后也有意无意的开始放权,培养孝文帝成长。
都说望子成龙,何况是一国之君。为了能让孝文帝成为一代明主,冯太后对于他培养,也是十分的严格和费心的。
据记载,冯太后对孝文帝的管教甚是严格。她责令孝文帝身边的内侍,每十天必须向她汇报一次孝文帝的言行举止。若有内侍未按时汇报,便会遭受严厉的责罚。
然而,有些内侍却心怀不轨,搬弄是非,故意夸大或歪曲孝文帝的表现,以致孝文帝常常无辜挨打。有时,他会被杖责数十下,但即使遭受了这样的委屈,孝文帝也选择保持沉默。
孝文帝深知冯太后的良苦用心,他明白冯太后的严格要求,是为了让他成为一位杰出的君主。因此,他默默忍受着内侍的搬弄和杖责,将这些苦难视为磨砺自己的机会。
在这样的环境下,孝文帝逐渐成长为一位坚毅、明智的统治者。他在内侍的汇报中汲取教训,不断改进自己的行为,努力达到冯太后的期望。
公元486 年正月初一,年近二十的孝文帝身着衮冕,上朝接受各国使臣的朝贺。从这一年开始,冯太后有意让他参与朝廷事务,以培养他的政治才干。
相关的诏令敕文,大多由孝文帝起草,而这一切都得到了冯太后的授意。当然,孝文帝的行为,始终没有超出冯太后所允许的界限。他秉持着“优游恭己,玄览独得,着不自言”的原则,就是在朝政上表现的悠然自得,谦虚自省,明察秋毫,却不自夸自傲。也不轻易发表意见,更不会参与重大事务的决策。这样子,既不会和冯太后有权力上的冲突,也不会让冯太后去打压自己。
此时的孝文帝,虽然是逐渐成长。但还无法完全摆脱,冯太后的影响而独当一面。冯太后亲自创作了《劝戒歌》三百余章和《皇诰》十八篇,作为他学习的指南和行为准则。
在冯太后的亲自教导和监督下,孝文帝勤奋好学,手不释卷。他日夜刻苦读书,不仅对儒家经典的精髓了如指掌,而且对史书百家也都有广泛涉猎,俨然成为了一位博学多才的皇帝。
据说,孝文帝的诗赋文章皆是即兴创作,文思泉涌,落笔成章。即使在情况紧急时,他也能在马上口述章草,而待成稿之后,一字不改,展现出大家手笔的风度。这种文学造诣无疑是他长期勤奋学习和深厚文化底蕴的体现。通过冯太后的精心培养和自身的努力,孝文帝具备了卓越的才华和深厚的学识,为他日后推行改革和治理国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这个时期,已经习惯乾纲独断的冯太后,往往还是独断专行。对于已经处理完的事情,也不向孝文帝禀报。这种情况的出现,固然与她对孝文帝的严格管教,以及她拥有绝对权力有一定关系。
其中,更重要的原因,恐怕是孝文帝对祖母的心悦诚服和衷心钦佩。正因为如此,孝文帝后来掌权后,才会完全忠诚地继承了冯太后的改革事业。
冯太后的独断,可能源于她对权力的掌控欲望,以及她对孝文帝的期望和培养方式。她可能认为,在某些情况下,迅速做出决策并付诸行动是必要的,而不需要过多地考虑孝文帝的意见。然而,这种做法,也可能导致孝文帝在决策过程中的参与度降低,可能会影响他的能力发展和领导经验的积累。
另一方面,孝文帝对祖母的心悦诚服和衷心钦佩,也是这种情况产生的重要因素。他可能认为祖母的经验和智慧远超自己,因此愿意听从她的决策,并不自觉地将其视为一种学习的机会。这种心态使得孝文帝在后来,能够忠实地继承冯太后的改革事业,将其视为自己的责任和使命。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冯氏的改革事业,对于北魏的发展和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孝文帝继承并继续推进这些改革,显示了他对祖母理念的认同和对国家发展的责任感。
然而,这种权力结构,也可能存在一定的风险。如决策过程中可能缺乏多元的意见和充分的讨论,以及孝文帝在祖母去世后,可能面临的挑战和考验。
总的来说,冯太后的独断和孝文帝的钦佩,构成了一种特殊的权力关系,这种关系既对北魏的改革产生了积极影响。
冯太后权力再大,能力再强,她也控制不了作为一个常人要面对的问题,就是生老病死。公元490 年九月,平城的太和殿中,弥漫着沉重的气氛。北魏的实际掌权人冯太后,静静地离开了人世,享年四十九岁。
孝文帝悲痛欲绝,他的内心仿佛被撕裂成无数碎片。连续五天时间里,他滴水未进,沉浸在无尽的悲痛之中,对冯氏的思念如潮水般汹涌。他目光空洞,仿佛失去了生命的灵魂,对周围的一切都失去了兴趣。
为了表达对冯氏的深切敬意和怀念,孝文帝赐予她至高无上的谥号,文明太皇太后。这个谥号不仅仅是一个称号,更是对她一生功绩和品德的高度赞誉。她的智慧、善良和对国家的无私奉献将永远被铭记在人们的心中。
最后,孝文帝将冯太后安葬在永固陵,这座陵墓位于今山西省大同市北部,成为了她安息的地方。永固陵的建造精巧而庄重,它见证了冯太后的辉煌一生,也成为了后人缅怀她的圣地。
葬礼的当天,孝文帝于午时返回宫中,径直前往鉴玄殿祭奠冯太后。他面色凝重,眼神中透露出无尽的哀思。
站在祖母的灵前,孝文帝下诏说道:“太后德高望重,她的离去让我悲痛欲绝。若仅遵照太后的遗旨,将丧礼从简办理,我实难抒发内心深沉的哀伤;然而,若完全依礼大办,又恐有违太后丧事从简的遗愿。在这两难之间,我反复思量,最终决定以情为重,适当违背太后遗愿,将丧礼办得隆重一些。”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