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杨长河,你喊我老杨就行。”老人很自来熟,人也亲切。

“别,这可不礼貌……”

许为民想了想,“我还是喊你杨老吧。”

“老杨”和“杨老”,看似一个称呼,但语气可不一样了,后者更好一点,显得尊重敬重老人。

杨长河点点头,这孩子挺懂礼貌,挺会做人。

“许为民,你是燕京人吧?”杨长河问。

“算是吧,比较偏一点。”许为民坦诚回道。

不过,他没有告诉老人具体的家庭地址。

要是说七环外的徐家村,那距离燕京城几十公里,几十公里挑着两百斤的货物过来,那不得累死啊,而且还很惹人怀疑。

1980年,这个年代的交通,可没有前世那么方便,哪怕是身为帝都的燕京,有些边远郊外的村子,甚至都还没开通公路,都是坑坑洼洼的泥巴路,有的甚至连路都没有,极其不方便。

许为民这次从徐家村到燕京城,都是乘坐公交的,当然了,没有直达,需要换乘两班车,至于那两百斤的红薯和玉米面儿,都被他藏在手表里的随身空间,一并带到了燕京城。

杨长河倒也识趣,许为民既然不愿意说,他也就没多问。

“我还想找你买点玉米面儿,想着照顾一下你生意。”老人说出他的来意。

“杨老,真不好意思,我这玉米面儿比较畅销,你要是想尝尝,过几天再来,我还会在这个地方摆摊。”许为民朗声道。

这次来燕京城摆摊卖货,不光解决了“投机倒把”这个问题,扫清了以后卖货的障碍,还借警察的威风,出了一次名,打响了他这个摊子的名声。

以后摆摊卖货,只要不出质量问题,许为民有信心,那些买走红薯和玉米面儿的,都会是“回头客。”

做生意,货物的品质才是关键,其次是价格,价格要公道,让老百姓感到实惠,老百姓才会买单。

高品质,公道价,不缺斤少两,是许为民摆摊卖货做生意的三大标准!

许为民之所以选择李寡妇家的玉米面儿,就是看中了它的高品质。

选品这一块,许为民很严格的!

“那行,你给我留十斤玉米面儿,过几天我再来拿。”杨长河点点头。

“对了,你要是玉米面儿存货多,我还可以多买一点。”

杨长河原本就是燕京第一轧钢厂副厂长,管理着一大票工人,工人一日三餐都在厂里吃,这每天的粮食消耗,也很让厂里的采购员头疼。

杨长河看到许为民能拿出几百斤的货物,再加上厂里食堂后勤部今天跟他反映过采购的问题,就想着顺水推舟,跟许为民下个订单,既解决了粮食问题,又拉了许为民一把。

“杨老,不知……你要多少斤玉米面儿?”

许为民在杨长河的牛皮公文包扫过,又想着先前他打算给自己介绍轧钢厂的工作,顿时猜到了眼前这个老先生很有可能在轧钢厂上班,而且职位不低。

“五百斤。”杨长河伸出五根手指头。

其实他打算说一千斤,食堂的采购指标正好是一千斤,不过考虑到许为民一个人摆摊做生意,提一千斤可能会有难度,才少报了一半。

“采购价我按4分钱一斤给你,比你摆摊卖的还多出来一分。”

“行,我接了!”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