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晴感觉这几天下来累的够呛,今天已经没有办法去找自己的家人。她跟着大伙走进知青点,会计冲里面喊了几声:“韩知青、韩知青”,出来一个20出头的男人,会计喊他韩知青,让他帮忙安排一下。
然后跟他们几个说:“韩明智韩是知青点的组长,你们有什么问题可以问韩知青”。说完也不停留,直接带着麦种赶着骡子车走了。
韩知青热情地说:“几位同志请跟我进来,我今天没有去上工,就是为了等大家。”然后他告诉大家男知青去东屋,女知青去西屋,让大家先安顿下来,等晚上大家都回来了再一一介绍。
萧晴道谢后,便快步直接走了进去了。这间屋子六米长,三米宽,里面有一铺大炕,顶着屋子的两面墙砌的,宽2米,炕上已经有三个被窝卷了。
另外一边空着的地方靠墙有三个坐柜,坐柜上面放着脸盆饭盒之类的个人用品,显然,这里已经有三个人住了。
看到靠外面的还能空出来两个铺位,正好每人占一米多的位置。萧晴也没有挑,直接把自己的行李放到了一进门靠墙的地方。
然后,拿出自己的脸盆,找了一块儿旧毛巾,出门准备打半盆水,准备收拾一下自己的铺位,厨房门口放着一个水瓮,萧晴看到里面有水,旁边挂着葫芦瓢,就舀了两半瓢水,端到屋子。
这个时候,看到任巧英还在一边看着,萧晴也没有理她自顾的把自己的床铺擦了一下。先把一个旧床单铺到了炕上,按说下面要铺个炕席什么的,记得小时候是要铺上个草杉的(用谷子杆编的),不然炕太硬了,等会儿问问那里可以买到炕席或者草杉。
尽管萧晴心急的很想马上去见亲人,但是现在没有什么理由不好直接去。突然,萧晴想到走的时候萧父给了自己两封信,说是给他战友的。她当时也没注意看就直接随手放到行李里面了,一路上也没打开,所以还不知道萧父的战友是谁。
本来想等会置办了坐柜和炕席再打开行李,现在想知道萧父的信是给谁的,所以决定还是先打开看看吧。从一个包衣服的包里拿出信,一看,竟然是写给李福和李喜的,这不正是大队长和支书吗。
萧晴压下激动地心情,想起来自己之前觉得萧父眼熟的一幕,原来自己是见过他照片的。那是一张黑白合影照,里面是一群穿着海军服的战士,爷爷说,这些人都是他战友,他们是建国后第一批的海军。
这下就对上了,怪不得自己说来河省下乡,萧父就给他选了这个地方。这可太好了,这样就有名正言顺的理由去看望他们了。
萧晴按捺住激动地心情,先去外面问韩知青:“韩知青,我们粮食要怎么解决的?到村里的入户手续是去哪里办呀?”
韩知青从男知青屋里出来说:“你们手续需要去大队部,我刚跟林峰和楚煦说了,你们可以一块儿去。粮食就要先从村里借,回头用公分抵扣就行。”
然后韩知青说:“我带你们去大队部吧,正好把你们的手续办了,粮食领回来,新知青刚到第二天不上工,你们明天可以去镇上置办一下家伙什儿,取包裹和寄信。后天就要开始上工了,不能随便请假。”
萧晴答应一声,叫上其他三个人,跟着韩知青去大队部,出门韩知青指着知青点后面说:“那边是牲口圈,有小推车,你们借一个推上吧,方便运粮食。”
几人答应一声,来到后面正好看到卸车的王队长,就跟王队长借了一下推车,然后跟着韩知青去大队部。
一路上路过的地方,看到村里大部分都是泥坯房,只有很少的几座是青砖大瓦房,稍微条件好点的是里面泥坯的,外面竖着贴一层青砖。院子则都是泥坯围起来的,门大都是栅栏门,多数是三间北屋,有的人家还有东屋或者西屋。
由于知青点在村外,大队部在村子中间的位置,所以一行人穿过了半个村子,才到大队部。这时,大家看到大队部对面有一排青砖瓦房,看长度有五间房的样子。韩知青介绍说,这边是代销点和药铺(卫生室)。
这个村子规模还算大,所以这里还有个代销点,平常买个盐,打个酱油醋,买个火柴,都可以在这里买。据说这里以前是村里另一个地主家的房子,现在归大队所有了。
到了大队部,里面只有会计一个人在,大队长上工还没回来,支书听说去镇上了也没回来。听说几个人是来登记入户手续和领粮食的,于是冲外面喊:“大造,来一下。”
萧晴知道这是喊民兵队长靳造呢,然后看到门外进来一个大高个,五大三粗的,满脸横肉,看着不像好人,可能只有这样的才能唬住人,站到那里就能给人一种强烈的压迫感。
韩会计让靳造去找人开仓库拿粮食,然后拿过几个人的介绍信说:“支书去镇上前交代了,让我给你们登记上,等他回来再拿去公社报备。”然后分别对照大家的材料给大家登记把户口落到村里。
以后大家就是留李大队的人了,要靠自己挣工分换粮食了,几个人心里突然有点酸涩,说不出来的那种滋味充斥在心间,又像被一只无形大手抓住心脏一般,让人有点窒息感。
因为马上就要秋收了,秋收后就可以分粮食,所以每个人只能借五十斤粮食。现在粮食主要就是玉米和红薯,谷子(小米)和麦子算是细粮,可以借10斤细粮,其余的必须要借粗粮。
萧晴也不知道自己一天能吃多少粮食,正常人饭量怎么要两三斤吧。记得前几天听一个刚上班的工人姐姐说她一个月分了三十六斤粗粮三斤细粮,一个月就是差不多能分四十斤粮食。
这每个人只能借五十斤,紧巴着吃配上点菜,估计能吃两个月吧,那会儿新粮应该也就要分了,萧晴想到这里,觉得借五十斤还算合理。
于是萧晴要了三十斤玉米,十斤麦子,十斤红薯。林峰和楚煦看到这里也跟萧晴要了一样的。任巧英看到这里,觉得如果自己不这样做,就会吃亏似的,就也这样要了。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