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发布《关于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命令》:
将东北边防军改为中国人民志愿军,迅即向朝鲜境内出动,协同朝鲜同志向侵略者作战,并争取光荣的胜利。
任命彭德怀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命令人民解放军第13兵团所辖4个野战军、3个炮兵师立即整装待发,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
志愿军以东北行政区为总后方,由东北军政主席高岗负责调配志愿军的后勤补给物资。
当晚,中央派遣总理等人前往苏联,旨在询问苏联对中国出兵的态度,并请求苏联提供武器和空军支援。
10月9日,总理阐述了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朝鲜局势和是否出兵援朝的问题,说明了中国的实际困难,提出只要苏联同意出动空军给予空中掩护,中国就可以出兵援朝。
同时要求苏联援助中国参加抗美援朝所需的军事装备,并向中国提供各种类型的武器与弹药,以及提供陆军轻武器的制造图纸,供中国仿造。
当日,战火已蔓延至中朝边境,朝鲜边境城市新义州,在炮火中化为一片火海。
由于当时志愿军空军力量有限,难以承担战争中的空中掩护和防卫任务。在美国空军掌握制空权,严重威胁中朝军队后方保障和交通线的情况下,苏联空军的支援显得尤为关键。
谁知,这个节骨眼上,美国一架轰炸机,误炸了哈巴罗夫斯克附近的苏联军用机场,苏美双方都担心引发冲突。10月12日,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告知,苏联空军尚未做好准备,苏联派遣空军可能会遇到困难。
13日,就苏联反应,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出兵援朝问题。与会者一致认为,就算没有空军支援,在美军越过三八线大举北进的情况下,我们仍应出兵援朝不变。
伟人会上表示:
“出兵对中国,对朝鲜,对东方,对世界都极为有利。而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
“我们对朝鲜问题置之不理,美帝必然得寸进尺,走日本侵略中国的老路,甚至比日本搞得还凶。我们抗美援朝,就是不允许它的如意算盘得逞。
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我们抗美援朝,就是保家卫国。唇亡则齿寒,户破则堂危。我们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
10月18日,再次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会议重点讨论了入朝作战的部署与方针。
最终决定中国人民志愿军按照既定计划于10月19日入朝作战。
伟大的抗美援朝,正式拉开序幕。
尽管苏联空军在战争初期无法进入朝鲜,但承诺将对中国领土进行空中保护,并慷慨地答应向中国提供大量军事装备。
那时候的中国,要单独应对这样一场大规模的现代化战争是不可能的。单是供应足够的弹药这一项任务,中国自身就无法完成。
以1951年第一季度为例,朝鲜战场所需弹药约为吨,而国内的军工生产能力,即便是在加班加点的情况下,也只能生产出1500吨。
当时,全球唯一有可能为中国提供武器弹药的国家只有苏联。苏联基本满足了志愿军在战场上的需求,尤其是在停战谈判开始前,几乎有求必应。
1950年11月7日,伟人在发给乔大叔的一封电报中提到:
“志愿军部队直接参加朝鲜军事行动的有12个军,计36个师,但仅有6个步枪和机枪弹药基数。今后随着军事行动的发展,我们在保障军队弹药方面势必出现很大困难。
如果军工生产方面不出现变化,那么,改换装备工作可能要到1951年下半年方能开始。为克服目前困难,我请求您研究一下关于在1951年1月和2月这一时期给36个师供应步兵武器装备的问题。?”
具体要求是:14万支苏式步枪及5800万发子弹,2.6万支苏式自动枪及8000万发子弹,7000挺苏式轻机枪及3700万发子弹,2000挺苏式重机枪及2000万发子弹,1000支飞行员手枪及10万发手枪子弹,还有1000吨TNT炸药。
11月9日,乔大叔回电表示,同意为36个师提供这些步兵轻武器,并承诺1951年1至2月全部运抵中国。苏联没有食言,这批武器的到货数量与中方要求的完全一致。
志愿军因此得以在朝鲜陆续为34个师更换装备,剩余2个师的武器则用于补充消耗,或分配给军校和军区进行训练。
同时,我们要求苏联提供鱼雷快艇、装甲舰、猎潜艇和岸炮等海军武器装备,并计划派遣海军司令肖劲光前往莫斯科进行商谈。乔大叔次日便复电表示同意。
11月17日,总理致电乔大叔,告知“新的战役即将开始”,并指出“鸭绿江铁路桥每天都在遭受敌机轰炸”,前线作战形势十分紧迫,急需从驻扎在旅顺的苏军部队中调拨500辆汽车。
当日便收到回复:
“为尽快将汽车交付您,我已指示军方不是从旅顺调拨旧车,而是从满洲里交付新车。
11月20日将向中方代表移交140辆,11月25日至26日再移交255辆,剩余车辆将在12月5日前尽快发出。此外,还将在满洲里站另外交付1000辆汽车。”
对于提出的为中国正在组建的空军集团军,派遣15名苏联军事顾问的请求,也予以满足。为了增强志愿军的空军作战能力,还无偿提供给中国372架最新型的米格-15战机。
1950年9月,四野炮1师正在佳木斯开荒种地,发展生产。这时朝鲜半岛以局势紧张,就在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在釜山登陆的时候,四野炮1师接到指示,停止一切农业生产活动,集结待命。我军抗美援朝已经箭在弦上,部队开展了广泛的政治思想动员。
班组人人都要写决心书。
四野炮一师26团5连副指导员麻扶摇,在写决心书时,创作了这样一首诗:
雄赳赳,气昂昂,横渡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华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鲜,打败美国野心狼。
在第二天的部队动员大会上,麻扶摇上去念了这首诗,赢得了大家的一致称赞。会后,他将这誓词抄写在连队黑板报上,这是见诸于文字的第一次发表。在随后的团誓师大会上,他再次代表5连登台宣读誓词。很快,部队的油印小报,把他的誓词登了出来。
部队随后也就开拔到朝鲜,投入了战斗。
朝鲜战争爆发后,新华社派出了100多位记者、编辑和工作人员奔赴朝鲜战场,进行采访报道。
新华社资深记者陈伯坚被派驻到朝鲜前线进行采访。在境内安东对炮一师的战前动员的采访中,他在某连的墙报上发现了这首诗。他抄在了笔记本上,并在文字上稍作修改。
1950年11月25日,新华社播发了陈伯坚的战地通讯《在朝鲜战场上的中国人民志愿军部队》,在这篇文章的开头,他引用了这首诗。其中,把“横渡鸭绿江”改为“跨过鸭绿江”,“中华好儿女”改为”中国好儿女”。次日,《人民日报》发表了这篇文章,并在显要的位置刊登了这首诗,名字叫《打败美帝野心狼》,引发了强烈反响。
当天,中国文化部艺术局的周巍峙正在田汉那里开会,当从《人民日报》上看到了当时麻扶摇所写的出征诗后,很是欣赏,深受其中英雄气概所感染,激动不已,马上产生了强烈的创作欲望。他一边开会,一边轻声哼唱,很快完成了重新谱曲。
同时,他把“抗美援朝鲜”改为“抗美援朝”,并以诗中最后一句“打败美帝野心狼”为题,署名“志愿军战士”词、周巍峙曲。歌曲发表在1950年11月30日《人民日报》上。后来,一家青年杂志评论这首歌曲,说它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战斗进行曲。周巍峙受到启发,便将歌名改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
很快,这首歌广为流传起来。当唱到了麻扶摇所在部队的时候,首长和战友们惊喜地问麻扶摇:“这不是你写的词吗?”麻扶摇平静地说:“不知道是不是我写的。这两个字‘跨过’,肯定不是我写的。”他当时认为,这几句誓词,谁都写得出来。它表达的是志愿军官兵的共同心声。
1951年3月,陈伯坚从朝鲜战场回国休整,解放军总政治部跟他说,这首志愿军战歌获得了一等奖,要把这笔奖金发给歌词作者。陈伯坚连忙解释他不是这首诗的原创者,这首歌词的原创作者另有其人。
1953年,在全国开展的群众歌曲评奖活动中,《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获得一等奖。为了给作者发奖,有关部门辗转查找,才在炮一师找到了词作者麻扶摇。从此,《志愿军战歌》的词作者,才改署麻扶摇的名字。
写这首歌时,麻扶摇23岁,周巍峙34岁,二人共同谱写了一曲时代战歌。这首歌曲,从作词、谱曲、发表,到唱响全国,仅有一个多月,一鸣惊人。歌词仅有43个字,却呼出了一个时代的最强音,代表了那个时代的精神。
本章已完 m.3qdu.com